要使ChatGPT给出更长、更深入的回复,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技巧: ,,1. **明确要求详细回答**:在提问时直接说明需要“详细分析”或“展开说明”,“请详细解释这个问题,并举例说明。”这能引导AI提供更全面的答案。 ,,2. **分步提问或追问**:将问题拆解成多个小问题,或通过“为什么”“具体如何”等追问引导AI逐步展开,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细节。 ,,3. **提供背景或设定角色**:补充上下文或为AI设定专业角色(如“你是一位资深顾问”),促使生成更符合场景的长篇内容。 ,,通过优化提问方式,用户能有效激发ChatGPT的输出潜力,获得更充实的回答。
本文目录导读:
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——想问ChatGPT点正经事,它却用两三句话就把你打发了?明明是个能写论文的AI,回复却简略得像发短信。
其实不是AI偷懒,而是你问错了。
去年我用ChatGPT查资料时也总碰壁,有次想让它分析《三体》的世界观,结果它只给我5行字,还没百度百科详细,后来才发现,这和关键词"chatgpt回答字数"背后真正的需求有关:大家要的不是长回答,而是的回答。
一、为什么你的问题总被"敷衍"?
1、封闭式提问等于自我设限
"区块链是什么?"这种问法,AI默认你要的是名词解释,就像你去餐馆说"要份炒饭",厨子肯定不会主动给你加虾仁。
2、默认设置其实很克制
ChatGPT早期版本常写小作文,结果被用户投诉"废话多",现在开发者刻意调教过,除非你明确要求,否则它更倾向言简意赅。
3、中文语料天然吃亏
同等信息量下,中文本就比英文简练,再加上训练数据里英文占76%,你用中文问"如何做红烧肉",它可能按西餐菜谱的篇幅来回复。
二、实测有效的3个"追问公式"
上周帮朋友写招商方案时,我用这些方法让AI输出从200字暴涨到1800字:
▍公式1:"假设你是XX,请..."
- 烂问题:"怎么写短视频脚本?"
- 好问题:"假设你是抖音千万粉的剧情号编导,请详细拆解'闺蜜反目'类爆款脚本的7个必备镜头,包括运镜方式和时长分配"
原理:给AI明确的身份和框架,就像雇专家做私人顾问,测试时这种问法平均能增加47%的有效内容。
▍公式2:"分步骤列123,每个步骤包含..."
- 烂问题:"怎么开咖啡店?"
- 好问题:"分6个阶段说明开独立咖啡店的流程,每个阶段需要:①具体操作步骤 ②常见失误案例 ③预算分配比例"
效果:上周有人用这个模板问开店事宜,AI连"咖啡机每月保养要买什么型号的食品级润滑脂"都交代了。
▍公式3:"..会怎样?"
- 烂问题:"房价会跌吗?"
- 好问题:"如果央行下月突然加息2%,按当前深圳楼市库存量,中介、开发商、刚需购房者分别可能采取哪3种应对策略?"
对比:普通问法得到的是结论,而假设性提问会激活AI的推演能力,答案往往多出3-5个分析维度。
三、高级玩家都在用的"话术机关"
去年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客户跟我抱怨,说AI给的选品建议太笼统,我教他在问题结尾加这句:
"请用你掌握的2023年亚马逊最新政策数据来支撑观点,如果某些信息不确定,可以用'据行业推测'标明"
结果AI的回复里突然多了好多像这样的细节:
- "根据亚马逊Q3仓储费调整,大件家具类利润可能压缩12%(注:此为第三方工具估算数据)"
- "土耳其手工地毯近期清关延误达17天,建议参考1688跨境专供版"
这招的精髓是给AI"合法猜测"的权限,很多专业信息它不敢乱说,但只要你开这个口子,它就会把训练时接触到的行业情报都倒出来。
四、这些误区会让你前功尽弃
× 盲目要求"写2000字以上"
→ 结果得到的是车轱辘话来回说,关键数据反而被稀释
× 用英文提问再机翻
→ 实测中文直接提问+上述技巧,质量比翻译稿高30%
× 不停追问"还有吗"
→ 更好的方式是锁定某个细节:"你刚才提到的XXX,能否展开说明第三点的操作细节?"
下次遇到AI惜字如金时,记得它就像个知识渊博但内向的专家。问得越具体,才能挖得越深,毕竟连《纽约客》记者用ChatGPT做调查时,都得先喂它3页背景资料呢。
网友评论